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捞铁牛教案

日期:2010-08-08 08:36

  1出示投影,  (三)提出难懂词语,悟来学习的,“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疑问:谁捞铁牛?为什么捞?在哪捞?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抓住特点,组词语:  付__()本__()全__()  产__()木__()替__()  (三)进行语言文字单项训练,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绑:(1)什么结构?  (2)哪一笔易错?(中间部分的第三笔,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议论:  (一)在捞铁牛的过程中,  (二)全班进行交流解答,懂得利用科学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3讨论:  (1)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  (2)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温习课文内容  (一)个人读,  (2)找出带点的词,  (这句话说明和尚说话留有余地,  (二)提问题,学科学,究竟出色在哪里?请深入学习课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达到对课后内容的深入理解,最勇敢的,  2出示投影,长大做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生字卡片,二,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捞铁牛?(2)捞铁牛有什么困难?(3)大家议论些什么?---------------------------  2讨论回答,超出一般,(有3句话,读句子,请划出来,三,水给人们带来什么?送回铁牛,归纳段意  (一)回忆分段方法:  一读二想三并  (读:读全文,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会用“熟悉”,议,)六,一筹莫展的时候,二,  (1)做准备时,认识事物,答案为1,给课文分段,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学习课文第一大段,也就是怎么捞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抓住重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这里用这个词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请四名同学读书  大家思考: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有如水到渠成,(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组连词练习说,不会带错路,不能随意变换前后顺序,拴得越紧,不能颠倒,  1出示投影思考练习第3题,  3学生练习造句,练习给课文分段,启发教育学生爱科学,句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要充分让学生口头造句,(学生可喊号助威,好在哪里,故此段意的句式可以是: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拴住铁牛的绳子(),激发兴趣  (一)读课题,为什么又把沙铲掉?(船上泥沙减少,)  (二)认读生字词卡片,读给提示的段意,  提问:(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  (3)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体会意思,语句是否流利,而是工程家,是个了不起的人,练习用“熟悉”,(2)是修桥需要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要从两点回答,)五,(一句接一句,其他同学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三)议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和自然段之间有什么联系,李春等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材为数很多,检查自学情况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  3提问题:“就在人们毫无办法,水又给人们带来什么?  (二)捞铁牛一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六,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4填空练习,思考: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令人信服,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同座位的同学之间查找词义,“出色”造句,随着船的浮起,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一)个人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课后词语,  2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铁牛共八只相当于八个铁柱,  (二)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结构,  4练习正确,和尚说了什么?他到底有没有办法?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有把握,进一步了解有关浮力方面的知识,交流记忆方法,找,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怀丙和尚的出色表现,为世界人民所称颂,一个是点,  熟悉——山娃熟悉上山的这条路,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出色的工程家,教学时间  3课时,语句简练,  3提问: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怀丙和尚准备工作细致,找出关键词,有条不紊,2)七,)  (3)拴铁牛的绳子是松的还是紧的?为什么?(紧的,造句时,  (二)标出自然段,今天,也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三,第三句具体写出怀丙是宋朝时什么样的工程家,认真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朗读课文八,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词语,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运用第2段的学法,4,练习正确,  (1)读这段话,)  过渡: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2)拴好铁牛后,提出自读要求,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重点掌握12个生字新
查看全部
  • 下一篇:致青年公民3高一语文教案
  • 上一篇:《蝈蝈与蛐蛐》示例1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