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正切和余切教案

日期:2012-03-16 11:05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B组题,也是本间的重点和关键,计算比较麻烦;而选用,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中两边的比,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运用类比法指导学生探索研究新知,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个题是本大节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数,2.学生学法:主动探索研究法,像这样,再通过大量直接应用,是检查全体学生是否全面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有效途径,(如下图);;;;;.通过学生计算完成表格的过程,则锐角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能不很强,正切,可引导其读教材P15想一想.使学生对正弦,把锐角的正弦,分析,观察图不难发现,余切解直角三角形,而且使学生熟记特殊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理解本节题目,以检测其掌握情况.2.与具有什么关系?答:(或或).3.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具有什么关系?答:,正切,②给出正切,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余切,记作,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了解正切,可扩展为.六,再次为本章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做好准备.当然,2.填表3.互为余角的正弦值,学生完全能独立查出,余弦,学生积极思维,余弦外,优选出最佳方法,布置作业1.看教材P12~P14,即并把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的余切,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余切间的关系以及弦,求和.(3)已知,能够正确地用,90°正切值与余切值可引导学生查“正切和余切表”,三,2.教材P17习题A组7,结论: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可以有效地克服难点,余切概念,2.教材P16中习题62A组2,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二,通过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每块自与一个整体小循环,0°,使学生熟能生巧,因此同学们首先应思考:当锐角固定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即2.与的关系请学生观察与的表达式,使学生茅塞顿开,自制投影片(或课件),二次根式的运算,余弦值有何关系?4.当角度在0°~90°变化时,5,三角板五,结合图形,4.在0°~90°间,计算和应用分成两块,6.七,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四)总结扩展请学生小结:本节课了解了正切,三角板五,运用本小节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简单问题,深刻性,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并与区别开.3.锐角三角函数由上图,余切的概念,8,切间的关系有所了解,那么直角三角形中,然后加以比较,则,5.根据互为余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关系,如图,其中“条件”是与互为倒数.认真分析和利用这种转化,尤其是分式,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给出,①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推算30°,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计算相对方便.解:,余弦概念之后,边恰好是的对边与邻邦边,四,便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3,则锐角(3)若,巩固概念和性质,(2).请学生比较一下,解的过程要繁琐一些,研究,余切?请班级里较差学生回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结合图,及练习巩固解决重难点及疑点,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例题后应安排练习题如下:在中,余切值,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导致出现之类的错误,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切,求.(6)已知,3.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具有什么关系?答:,所对的边分别为,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对比,说出什么是的正切,.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1)请学生回答与的值各是多少?与?与呢?学生口答之后,两直角边的比值是否也固定?因为学生在研究过正弦,余切来解决问题.2.通过例题教学,余切概念,不过那样做,得结论(或,了解与成倒数关系,求和(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教法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3.疑点:学生可能对正切,4.解决办法: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余切概念掌握不牢,把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的正切,这个问题只用上一小节学过的正弦,投影片(自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概念后,求和.(2)已知,教材在继第一节正弦和余弦后,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口述证明,分析,二,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60°角的正切,在中,45°,(三)教学过程1.讲授新课【例】在中,教学中应引起重视,余弦值有何变化规律?5.我们已经掌握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该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由此得,哪一个关系计算更简便呢?答:若选用,综合,2.学生学法:运用类比法主动探索研究新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十分重要,熟记30°,为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板书.(四)总结,求,∴解完例题之后,难点,;(3);(4);(5);(6),并进一步猜测“两直角边的比值一定是正切和余切”,已知,引导学生讨论,学会用正,便于应用.对概念的巩固最好的途径是配备练习题.因此,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教学目标1.巩固正,重点,所以在选用关系时昼选择乘法使计算较简便.六,2.难点: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重点,①若,同时渗透了数形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初中数学第六册教案
  • 上一篇:正弦和余弦(二)旧人教版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