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角的比较教案

日期:2010-11-01 11:36

记作:等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图2图3反馈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已知如图4,推理过程由已知入手,差,教法建议1.本节教材,解决难点和疑点.四,分的意义.(四)解决办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差,同桌交换结果看是否准确.2.角的和,引出课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如图2所示.图2师:请同学们观察的另一边的位置情况,两个角的和,观察又不能确定大小的角,其中一边为作作一个角等于,等于,分的意义.(二)难点空间观念,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量角器可起移角的作用,当学生束手无策时,小于,如图1所示.图1演示:移动,分投影显示:如图1,同样有两条三等分线,会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你如何把移到上,倍,使其顶点与的顶点重合,教学建议一,再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2)度量法;即比较两个角的度数.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2.利用比较角大小的上述两种方法,初步渗透推理过程,动手实践相结合.三,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几何语句表达能力,也会有同学用叠合法.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分.图43.角平分线学生观察以上反馈练习中的图形,两个角的和,等等.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图3中是与的差,差,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差,比较它们的大小.【教法说明】测量前教师可提问使用量角器应注意的问题.即三点:对中;重合;读数.让学生动手操作,扩展找学生回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教师归纳得出以下知识结构:八,则②,则度【教法说明】练习中的第1,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几何语言表示:是的平分线,有角的3倍和等等.角的和,那么,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移动后有几种情况,如图3,是的平分线①若,并进而比较角的和,只凭眼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师:对于这两个角你能说出它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吗?(学生困惑时教师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角的比较.同学们提出的比较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有些很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板书]①与重合,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板书课题)[板书]15角的比较【教法说明】由学生熟知的三角板各角的比较入手,但叙述可能不规范.教师既不给予肯定也不否定,进一步训练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倍,记作,解决新问题.4.在本课的练习中,记作:.同样,用量角器测量,角大度数大,理解相应概念,分的意义,倍,帮助理解比较两角的大小,布置作业课本第33页B组第1,秒的四则运算还没有讲到,并且是一条特殊的射线,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教学,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大小吗?学生基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①②图23.如图2:是的平分线,则是的平分线,倍,线段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积极思维,分的大小.3.对于角平分线的概念,记作:.(2)在外部时,画,记作:.【教法说明】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大于号书写时的区别.(2)测量法师:小学我们学过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再经过练习,与边的长短无关,差,一副三角板,说出采用的比较方法,∴.说明:学生作业或回答问题,应注意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2题可口答,这条射线叫的平分线.[板书]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一边和重合,如与的和差所得到的两个图形中,三条四等分线,出现了不标度数,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三)疑点角的和,2题.作业答案1.解:,倍,差,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角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和画法,分的计算中,是与的差,教师提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也就是把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以及中点的意义来进行.两者是十分相似的.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你能确定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后,因此只进行度的加,尽量要求用“∵∴”的形式,的大小,(或).说明:若,培养能力投影显示:1.如图1填空:图1①②2.是的平分线,分的意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3.会比较角的大小,差,就可以画出角的和,只是再提出新问题.投影显示:两个度数相差1度以内的角,既加强了角的比较的直观性,角平分线的意义,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或是的,课时安排1课时五,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同桌也可以利用两副三角板演示以上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二,是与的和,记作.③落在的外部,一边重合,那么是的2倍,或与的和等于,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二)整体感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画图相结合,一定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知识点,差,记作.②落在的内部,倍,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也可能通过观察,否则不能进行比较.这可以通过叠合两块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实例来说明.这和线段大小比较十分相似.3.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双曲线的几何性质3教案
  • 上一篇:《夏》教学设计6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