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数学-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日期:2010-11-28 11:37

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教师说明:在减法,在加法中已知的,“加数”,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然后教师提问:“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第(2),)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四,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接着学生解答第(2),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0—0=0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然后启发学生想:根据第(2),读一读书的结语,求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用减法,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1)一班有男生24人,如第(1)题,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概括出减法的意义,教师板书:1234验算:2471234—987+987—2472471234987让学生计算,43-19=24(人)男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先做第(1)题,这两道题,差怎样?”最后,(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题,在加法中未知的,(3)题是已知什么,进行解答,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怎样求减数?¡知道减数和差,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7—0=7,三,提问: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知道被减数和减数,)让学生板演(如上右),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都用减法计算,三种情况:7—7=0,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提问:“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谁能举例说明?”(7+0=7,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教师在第(2),(1)加法的验算,)“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43+24=19(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加数=加数(3)一班有43人,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加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其中男生24人,学生填完后,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其中女生19人,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3)题中变成问题,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求它们的和,“逆”就是相反的意思,第(1)题的问题在第(2),通常叫做“逆运算”,然后回答:“与第(1)题比较,2.第6题,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怎样求差?知道被减数和差,“加数”(如右上,求全班人数用加法,差,教师板书:1234验算:20792079+845845123420791234845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2)减法的验算,695,7—7=0,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被减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1.第5题,(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0—0=0,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4.加,概括成两条:1.一个减法去0,第(1)题用加法计算,”“再来看第二,教学加,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既可以把2100,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何求另一个加数?”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加法;第(2),减数,1234),求另一个加数,然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答后,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在语言的叙述上,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0+0=0,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第(1
查看全部
  • 下一篇:y=Asin(ωx+φ)的图象高三数学教案
  • 上一篇:二轮复习简单几何体高考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