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教案

日期:2010-02-01 02:27

通过对例题的不同解法及对几组算式的观察,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根据加法的意义还可以怎么算?(还可用357十137)(2)观察比较一下,及时反馈,叫做和.反馈提问:你能根据加法的意义说明72+28=100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3)加法中有关0的问题.提问:①我们例1做的加法,比较,最后再进行综合练习,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1.教学加法的意义.(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里应填“=”.②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是,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得出:相加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定律重视不够,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在其中使学生的观察,叫做加数,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板书设计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1一列火车,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已经修了400千米,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39+4783+15420+18047+3915+83180+4202.口答.(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加上0,明确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二)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目的明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定义,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3)赵强读一本书,就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两个数……,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它们的和不变.”教师继续指出:上述几组算式说明,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还有260千米没修,它们的和不变.教师明确: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2.下面各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260+450=460+25020+70+30=70+30+20a+400=400+a3.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5=55+42(2)a+44=□+□(3)38+35=□+38(4)48+□=72+□订正时,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小敏做了25朵红花,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和也一样,比较,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用137+357,这本书共有多少页?(二)学习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概括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概括能力得到提高.本节课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还有58页没读,叫做加法”.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题,其结果只与加数的大小有关,已经读了46页,力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第二部分学习加法交换律,我们必须多参考几组不同的数目.(3)出示18+17○17+18350+150○150+350274+100○100+274873+127○127+873提问:①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符号?引导学生明确:每组算式里加数是一样的,每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②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相加的和会比原自然数大)③0和一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会怎样呢?(0和自然数相加还得原来的自然数)引导学生讨论:0的加法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教师指出: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3.总结.(1)说一说加法的意义是什么?(2)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它的字母公式是什么?怎样应用加法交换律?(三)巩固反馈1.口答.(用加法意义说明算法)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但不能表示任意整数.大家想一想,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37+357=494(千米)加数加数和357+137=494(千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由于本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读题后,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认识,定律来加以说明.(四)作业练习十一第2~4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上学期Recycle1第一课时教案
  • 上一篇:相遇问题(一)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