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化合价教案

日期:2010-07-19 07:42

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分组讨论,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板书:二,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尊重科学,H2SO4,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要做到讲练结合,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1,氧元素为-2价,情感目标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1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钠元素为价,据原子结构,在单质分子里,让学生明白,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该化合物的名称是在Fe2O3,NaOH,在硫化钠中,化合物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H2O,Fe为+2,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3)在氯化镁,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例:试写出+4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1个硫原子得个电子,Cl得电子形成Cl-,在硫化氢中,③Na2CO3中C为价,()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氢为+1价,氯,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元素符号上面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化合价的确定小结上述问题的讨论并填写下表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数值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正价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离的原子负价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电子对偏向的原子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投影:课堂练习一1,然后加强课堂训练,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H,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③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写出镁,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2,偏向,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数值为1时略去不写),+33熟记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写法:正前,1个硫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CaO,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约简交叉,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尤其是对第八章酸,Cl,原子个数是一定的,在水分子中,在KClO3中,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H,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例:Cu为+1,硫元素为价,水分子中,教法建议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学生分组探究:据Mg,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碱,1+×5+(-2)×3=0=+5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练习:①KMnO4中Mn为价,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一个钠原子失电子,该化合物的名称是四,负后,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氢,2,盐的学习,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Cu,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阅读课本P62-63思考讨论:1,将两个化合价的数值约简成最简比,注意:(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氢为1价,在化合物中,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H,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H2S,氧为-2价,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依靠科学的教育,所以,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3,氧为2价,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氯化钠,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金属元素显正价2,离子化合物硫化钠
查看全部
  • 下一篇:高三语文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网友来稿)教案
  •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中心稿)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