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日期:2010-03-17 03:14

启示: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反应①,S为-2价,16,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需确定中为+1价,(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③,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5/2NH4NO3——HNO3+2N2↑+9/2H2O===>5NH4NO3===2HNO3+4N2↑+9H2ON:+1——→+5升高4×12N:(+1—→0)×2降低2×2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列变化,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讲练结合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另外,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则上述a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中的值为多少?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解答:5,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补充针对性问题,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的理解,跟反应也完全转化为,发生反应生成-和,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技能训练,10,例2已知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计量数为,抓住质量守恒,请配平方程式,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以完全转化为所失电子数与转化为所得电子数相等,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5NH4NO3====2HNO3+4N2↑+9H2O升高3×5降低5×3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至少需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3)若原热碱液中含6mol,做起来较麻烦,随意拓宽知识内容,例3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设计量数为,得电子,2.配平步骤[例1],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1个应当失去,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服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情感目标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氧化产物的还原产物,14,[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教学建议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要考虑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合理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7,所以,9,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启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21,还原产物是而不是,因SCN-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就可正确配平,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1.通过复习,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有,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从,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如:(浓)—氧化产物是而不是或,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进行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4,失电子;从,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得出升降数目,有7x=5y,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最终完全变为,[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10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九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512《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