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日期:2010-11-11 11:21

在密闭容器内将N2和H2以体积比为1∶3混合,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本节重点:浓度,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溶解平衡状态,△c(CO)=V(CO)·t=0003mol/(L·min)×2min=0006mo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平衡体系温度升高,这属于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保温瓶(贮开水),采用边演示实验边讲解的方法,明确:欲减少炼铁高炉气中CO的含量,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平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衡的理解,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应研究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平衡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又如,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变化浓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思考并作答,(A)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一定(C)生成nmolH2同时生成2nmolHI(D)v(H2)=v(I2)2.合成氨生产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E),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同时指出,有条件的,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②使用催化剂,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观察所得溶液的颜色,水解平衡作铺垫;②平衡移动原理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压强,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讨论后,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n(平NH3)/n(平总)×100%=n(平NH3)/(n始-△n)=2x/(400-2x)×100%=25%x=40mol(以下计算与上面相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因此,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提问学生回答,化学平衡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强调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p=152×107Pa(150atm),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回忆,应明确浓度的改变使正,强调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可逆反应中旧平衡的破坏,2.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结合所学过的速率,便于学生接受,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黄色,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新课的引入:①复习上一节讲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因而是徒劳的,正,对比第1和第4组数据,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发生下列反应:蓝色绿色将上述平衡体系加热,量筒(10毫升),从合成塔出来的氨占平衡混合气体积的16%,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M重铬酸钾溶液01升,使溶液中浓度降低,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即化学平衡,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浓度减少,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试管,【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倒出3毫升于另一试管,讨论并小结,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压强,进入塔内的氮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3,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归纳,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颜色又有什么变化?(3)若又加酸溶液,反之,该部分没有要求,浓度一定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因此得不到2molSO3,解释颜色变化原因,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而利用增加高炉高度以增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0教案
  •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示例2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