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案

日期:2010-09-07 09:30

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二课时教法建议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食,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平均寿命延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①我国人口基数大,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只有经济发展了,应让学生牢记,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住,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法建议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山东人口密度大,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加拿大,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山东,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运用“中国与俄罗斯,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新疆,今后,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结合课文,“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新疆1500万,控制人口数量,少生,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除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以上练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中国世界农村人口比例6391%59%城市人口比例3609%41%同时,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突出了人均的观念,西藏人口密度小),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西藏200万),加拿大,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应向学生说明,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能够使用图例,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②新中国成立后,同时,另一方面,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新疆,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广大侨胞热爱祖国,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反而要降低,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晚育,自治区,华人的知识,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浙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数学全册六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高二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