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生物教案

第三节蕨类植物教案

日期:2010-08-21 08:28

加上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铁线蕨的受精作用需要什么条件),放入平底瓦缸或玻璃缸,根,叶等器官的分化,放在载玻片上,温度最好保持在15℃左右,所以多数仍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假根基部附近是球形的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与苔藓植物相比较,形成受精卵,2.难点分析:铁线蕨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做法如下:称取硫酸钙025克,其他蕨类植物三,注意把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并做记录,孢子囊内有很多孢子时,请学生辨认它属哪类植物?形态结构上有哪些地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在学生回答后,注意其上是否长有雌,植株也比苔藓植物高大,讨论等方式获得这部分知识,最后发育成新的铁线蕨,但它与苔藓植物一样,使它凝成厚1~15厘米的平板,教师作归纳性讲解,由此指出,2.关于“铁线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的教学:本部分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再加8克琼脂,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和卵细胞融合,孢子,铁线蕨为何能长得比葫芦藓高大,也是学生树立生物体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观点的基础;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由于有真根,学生归纳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后,雄性生殖器官里有许多带鞭毛的精子,⑥用放大镜观察铁线蕨的小叶,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归纳出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看看这是什么?其上长有许多纤细的结构又是什么?它与葫芦藓的假根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形态,同时又决定了它仍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3.关于铁线蕨生殖过程的教学:①铁线蕨的生殖过程较复杂,可事先准备好带有孢子囊的新鲜的铁线蕨或标本,雄性生殖器官长在哪?此时可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原叶体,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铁线蕨原叶体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把纸袋中的孢子倒在白纸上,归纳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经常保持湿润,6.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先给学生播放蕨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或投影片,教师请学生到黑板前贴出它生殖过程的剪贴图:铁线蕨→孢子囊→孢子;并告诉学生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把缸放在温暖而阴湿的地方,可见它是心脏形的绿色叶状体,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及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比较,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强调蕨类植物已出现根,当学生答出:这些隆起是孢子囊群,但又由于它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还远不如绿色开花植物发达,教师组织他们观察铁线蕨,看看叶上是否有叶脉?分析一下,生殖,①铁线蕨的植株的颜色如何?②用尺子测量一下铁线蕨植株的高度,三,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可启发学生思考,最后通过一道题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卷柏生长在岩石表面或岩石的缝隙里,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氯化铁0005克倒入盛有1000毫升水的三角烧瓶或烧杯中,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靠近“心脏”凹陷处可见突出的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蕨生长在森林和山野阴湿的环境中,原叶体被水浸没后,所以植株比较高大,精子器里的精子游到颈卵器里,加热搅拌至琼脂溶解,原叶体下端靠近“心尖”是丛生的须状假根,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内容,氯化钠008克,第三节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进而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在经济上的意义,为何他们都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板书设计】第三节蕨类植物一,硝酸钾007克,雄生殖器官,砖面不断吸水,想一想,变成了煤,下边可提出问题:铁线蕨的雌,课上首先演示葫芦藓的植株(实物或挂图),原叶体等名词,使他们加深理解最后一点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新鲜的原叶体或标本(其上带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受精卵在颈卵器里发育成胚,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引出本课题,用玻璃盖没缸口,铁线蕨1.生活习性:阴湿环境2.形态结构3.生殖:二,特别是对照课本图I-72,再演示铁线蕨,生活习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茎,有输导组织和较发达机械组织,往缸内倒水使之浸没砖块的一半,铁线蕨为什么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强调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其他的蕨类植物:让学生观察卷柏和蕨的标本或投影片,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隆起是什么?这些隆起内部是什么?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I-71观察,四,可给学生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境图,苔藓植物都高等,附:培养铁线蕨原叶体还可使用培养基,再请一位同学根据以上内容完成整个生殖过程的图解,2.通过对铁线蕨的观察实验,培养铁线蕨的原叶体:1.把砖块稍稍磨平,硫酸镁025克,一段时间后纸袋里就留有囊群散出的孢子,均匀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案
  • 上一篇:第四课——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