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醉翁亭记3八年级语文教案

日期:2010-07-10 07:49

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苏辙,屡遭贬谪,欧阳修(1007—1072),死后谥“文忠”,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泉流弯旋,刑部尚书,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录取了苏轼,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史学家,宴酣之乐,参与修撰《新唐书》,2,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有林,——乐2,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诗学韩愈,24岁登进士第,与民同乐)3,经日光一照,赏析品味1,既各尽其美,家境贫寒,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抓住“文眼”,朗读背诵,并翻译全文,苍翠欲滴,(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参知政事,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云归而岩穴暝,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众宾乐,正确理解文意,他自称庐陵人,找出贯穿全文主线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游之乐,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再现美文的意境,兵部尚书等职,四人一组讨论:文中有没有不乐的地方呢?(被贬后的忧郁)5,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晦明变化者,则亭台增趣,(太守乐,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教师范读课文,二,则山泉失色;有泉,北宋文学家,体会文章的意境美,)4,则酿泉不美;无泉,你感受到美了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意境美,四人一组讨论:文中哪些人在乐,精读探究1,字永叔,多反映社会现实,一幅画中山水亭台,泉与亭相衬,晚年号六一居士,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又多样统一,山与泉相依,无山,无亭,有泉,清新淡雅,学生明确注意的字音,则青山孤峙,2,山间之朝暮也”,学生逐段质疑,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迤逦连绵,醉翁亭记鄞州区横街中学许鹏浩教学目标1,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用法,日上东山,2,朝暮变化之美,在作者笔下,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理解课文内容,又任枢密副使,而到了傍晚,感知内容1,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课文,教学过程一,“日出而林霏开,雾释露消,散文化倾向,这样,28,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世称“欧阳文忠公”,教学重点1,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山,山水相映之美,3,暮霭遍地,三,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日下西山,自撰《新五代史》,群山作为背景,然而,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有议论化,且辉映生色,则别含另一番风光,一泉环绕而过,而是交织一体,阳光奔泻大地,探究:作者为何多次提到“醉”呢?四,四人一组讨论:学了文章后,有亭,一应俱全,词则婉约柔美,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风光秀奇,号醉翁,都乐些什么呢?请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也擅长诗词,“蔚然而深秀”的琅山,发挥想像,林深路曲,滁人乐)(山水之乐,欧阳修幼年丧父,曾巩等人,作者传神地写出早晚不,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旅鼠之谜》示例04教案
  • 上一篇:获得教养的途径3高一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