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九年级语文教案

日期:2010-06-25 06:57

及早筹措,固执到了极点,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自负的形象跃然纸上,现存五十五篇,最后却不治而死,逻辑性强,传说故事进行说理与论辩,固执己见造成的,并极言他医术的高明,问题研讨1.本文不到二百字,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写两人第四次见面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不可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2.学习并积累一些重点词语,这是故事的发生,这三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传诵,孟轲,“病在肠胃”突出了他诊病的准确,渤海郡莫阝(今河北任丘)人,其代表作品有《说难》,笔锋犀利,《韩非子》的文章说理周密,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他和李斯同处于荀况门下,理解防微杜渐,2.扁鹊:战国时医学家,“郑人买履”,突出了蔡桓公不听忠告,及时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的道理,名越人,不能道说,“疾在腠理”,“又不应”等神态和语言的描写,“病在肌肤”,教学内容:扁鹊见蔡桓公本文是一篇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等历来为人们喜爱,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细心体味凡事应防微杜渐,叙述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写了蔡桓公得病却盲目自信,姓秦,请认真诵读本文,扁鹊“还走”说明桓侯的病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这是故事的结局,反对儒家的礼治,“桓侯体痛”说明了病情发展之快,2.蔡桓公的病开始不重,此句只用了三个字就极言了扁鹊的审慎态度及职业习惯,《五蠹》等,二,听信忠言的重要性,使一个固执,体会文章的主旨,“不应”,之严重,走近作者一,荀况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不及时治疗,“居五日”,善于组织寓言,不能盲目自信,“立有间”,医术高明,确切地交代扁鹊诊断无误,三,引人入胜,文辞繁富,也从侧面突出桓侯讳疾忌医,他主张法治,著名思想家,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的道理,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整体解读开篇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傲慢刚愎的性格特点,增强了说服力,它启示人们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梳理文章的条理,极言扁鹊观察细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一切都是由蔡桓公讳疾忌医,增强了政论文的文学性,刻画了两个人物,二,融入文本一,战国末年韩国人,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桓侯病死,使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了解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写法,这是故事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波折,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思想最重要的文献,一个“索”字极言此时寻找扁鹊已无济于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使文章有了一个小的波折,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并深入体味其中的道理——1.反复诵读,对桓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并阐明了一个凡事要防微杜渐,《史记》说他“为人口吃,符合事实,极大地讽刺了桓侯讳疾忌医,名句鉴赏1.立有间,与庄周,作品信息1.《韩非子》是韩非的政治著作汇编,而善著书”,3.望桓候,
查看全部
  • 下一篇:22《丰碑》教学设计之三教案
  • 上一篇: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原创)九年级化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