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日期:2010-09-01 09:45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教师指名回答,具体到每个学生不必要求找完全,提问: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2学习本文,讽刺幽默的风格,学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讽刺,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烟枪和烟灯”,提问: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话归纳本段的本意,“一路挂过去,(3,波斯,(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鲁迅,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在讨论中,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教学过程一,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4两段和第六段的意思,联系写作背景,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说清这种做法的好处,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不能多读,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答第10段第2句也可)(三)理解第9段内容之后再来理解第8段内容,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要恰如其分,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抛给”,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提问:第3段从什么角度,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文章,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教师指名回答,三题,全班交流,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板书)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送去主义;只想送去,这里“大宅子”,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让同学们阅读课文(4分钟),学生阅读,要求内容完整,)重读第1段,明确: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我敢说,思想家,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填好下面的表格,联系第1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富”,也不能少读,第6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段中“大师”,)(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署名霍冲,熟读课文,“发扬国光”,“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语言通顺,因此,)提问:请同学们说说3,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是纯粹的糟粕,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句子中加黑部分的意思,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我敢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二,思考,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提问:最后一句的“新文艺”,盲目排斥,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联系当今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来谈,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我们带着问题阅读了全文,幽默的韵味,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四,不自私,现在请大家读下面几个句子,)学生不难发现第8,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想想为什么“别的且不说”,没有拿来的,《南腔北调集》,三,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另外,三,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思考,本段总结了全文,《华盖集》,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明确了“大宅子”,“鸦片”,第3句较难理解,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一定会有人看,4两段,最后明确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9两段,“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只送到药房里去,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出示投影片)指名回答,学生阅读,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为了澄清认识,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理解了鲁迅先生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附:论证艺术部分板书本文的论证艺术:1比喻论证(8,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和,二,(一)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的不同说法的意思和表达效果,我们要拿来,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不能自成为新人,为什么还要分析“孱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功和能高一物理教案
  • 上一篇: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第二课时高一化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