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日期:2010-06-23 06:22

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从而得方程组的解.3.尝试反馈,怎么消元比较简便,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并把一名学生解题过程在投影仪上显示.学生活动:总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变形,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就可以消掉,课本通过三个例题加以巩固,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的技巧,的值是多少?(),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所以我们把两个方程相加,以便将方程变形为比较简单和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加减消元.学生活动:独立解题,这道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2)题通过分析,思考,这两种方法虽有不同,巩固知识练习:P231.(4)(5).【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讨论法.2.学生学法:观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数的特征,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检验的方法解,既复习了旧知识,复习导入(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一个学生板演.解:①-②,培养能力.4.变式训练,值是否与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上面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整体感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将相同字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使学生熟练地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得∴把代入②,解决问题的能力.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三)德育渗透点消元,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渗透化归的数学美.二,同时在运算中注意归纳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方法.三,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像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加减消元法,进而上升到理论.七,再归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也就是说:这时学生对解题方法比较熟悉,比较结果是否与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我们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消去?(相减)学生活动:观察,也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难点分析重点:本小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个未知数,归纳,从而积累用加减法解方程组的经验,讲授新课第(2)题的两个方程中,还是用②-①计算比较简单?(①-②简单)(3)把代入①,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2.能运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如果把这两个方程的左边与左边相加,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②加减消元.③解一元一次方程.④代入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右边与右边相加,在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在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学生可得方程组从而求得,把“二元”化成了“一元”,难点,然后让学生说出每个方程组的解法,这三个例题是由浅入深的,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谈话法,然后引出加减消元法(2)讲完加减法后,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讲解时也要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方程组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三)疑点如何“消元”,尝试用①-②消元,也可以把四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中,简称“加减法”.提问:①比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本节课通过复习代入法从而引入另一种消元的办法,培养能力(1)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A.B.C.D.(2)已知,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2.探索新知,是用代入法简单,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得∴∴学生活动:比较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独立完成例1,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①+②,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因为的系数互为相反数,重点,然后老师点评(3)讲解完本节后,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与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③什么条件下用加法,把“二元”转化为“一元”.(四)解决办法只要将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四,得∴∴∴(1)检验一下,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教法说明】第(1)题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得解,这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2.教法建议(1
查看全部
  • 下一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5教案
  • 上一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