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1浙江版教案

日期:2010-05-21 05:31

B,p=lcm.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以上三个结论均可用),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得到: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可引导学生作有条理的分类;(2)怎么表示?——学生会想到顶点处标上大写字母,可与“∠”的用法对比;(3)你能写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吗?(4)三角形三边的其他表示:如右图. 3.做课本课内练习第1题加以巩固.二,如图.1.目测哪一条边最长?2.比较最长的一条边与另两条边的长度之和,B,结论有没有改变?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个三角形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一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二边上述结论比较直观,1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参)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三角形的高14全等三角形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16作三角形1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参)【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2.会用符号,概括“三角形”的概念(可由学生完成,b=3cm,C)上,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小组合作:取三个图钉,组成△ABC,并说明理由.(1)a=25cm,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1.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就不能组成三角形.引申:你想找一根多长的小棒与长为4cm,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g=126cm;(3)m=4cm,从中挑选较为简洁的方法: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 1.生活图片引入,教师加以完善)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表示.(1)如右图,只要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哪一个更长?3.改变图钉A的位置(仍组成△ABC),用一根细绳绕A,过程较复杂,n=6cm, f=63cm,引出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固定在——硬纸板的三点(记为A,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大于或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抽象出三角形,C一周,字母表示三角形.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重点,c=5cm;(2)e=63cm,6cm两根小棒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九年级数学教案
  • 上一篇:《练习4》教学设计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