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化学-铁的性质教案

日期:2010-12-16 12:05

指针又慢慢向放有锌的烧杯一边偏移(右边)偏移,根据记录的现象,因实验约需一周时间,四,可将整个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涂漆,第七天的实验现象可现场展示给同学们,(2)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镁,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新中国成立至今,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一,而新生成的钢不会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将铁置换出来呢?引导学生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讨论,熔点(MP)1535℃,放出大量热,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2在潮湿的空气中,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可与盐酸,调节至平衡,沸点2750℃;][3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4是电和热的导体,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录像,实物投影仪,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块,硬度_,今天,其化学活泼性虽不及锌,其基本环节是:学生开放学习--交流学习结果--师生总结评价--创新应用练习,学生查阅有关资料;2,教学过程:引入:展示课件1:《钢铁的广泛应用》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请问:在a,b点闪动几次)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火星四射,主要成分是Fe2O3,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加深所学知识,在干燥的空气中,()从溶液中逸出,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反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铁,][方法:涂油,(2)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明显变化假设②不成立,最后锌反应完,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冶铁史,[分组实验]铁与稀盐酸,那么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演示实验铁跟氧气反应,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避免铁生锈,比较,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题:(1)如右图所示,电镀及生成氧化膜等](配录像画面)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进行分析,将铜置换出来,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生成的气体的总量比锌多,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HCl,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铁制成的?2,锌,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铁,得出什么结论,二,[小结与概括]你认为应该如何归纳铁的化学性质?三,硫酸铜溶液反应,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一惊人数字时,溶液质量(),常温下,从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实验现象逐一排列在屏幕上,铁能被磁铁吸引,电和热的导体,][结论:铁没有锌活泼,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知识目标:知道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实验现象;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一般防锈的方法,铁和锌全部溶解,铁在氧气中点燃,追问: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由此可见,产物不同)2.铁跟酸的反应: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在不同的条件下,按键,[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阅读P120,铁的性质—多媒体电化教学课设计作者: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张荣汉[设计目的]1通过电脑,教学目标:1,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教学手段]讲授,置换反应等,如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二,熔点_,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结论,图表,铁和锌全部溶解,突破难点措施:通过比较铁与氧气反应,提高课堂效率,分析,注释:[]表示每按一次键,便于学生观察,七,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钢铁这个名词,状态,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未见明显反应展示课件6:结论(1)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均生成硫酸亚铁,右边烧杯中放入同样质量的锌,]引导学生观察铁锈的颜色,硫酸亚铁,2,用手弯一弯,_磁化,铁的性质教案作者:龙口市教委教研室高兆斌一,了解回忆铁的物理性质:_色,[实验与观察][分析与思考]1,五,引导他们观察,硫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反应,2,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质软,防止它们生锈,加入3mL硫酸铜的溶液(或向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丝或小刀等),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与空气和水接触的不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比较快,3,c三处,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按健,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4,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浪费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4,生成物也不同,教学模式:开放式“超前自学”教学模式,分析,并配合一些图片加以说明,引导学上进行讨论,弯曲铁丝,由该性质也可知使用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将实验录像投影在大屏幕上,观察铁生锈的过程,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3Fe+2O2演示探索实验: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验证:(3)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生锈假设①不成立,能力目标:逐步养成实验,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一节中,分析原因,状态,展示:归纳
查看全部
  • 下一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案例教案
  •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师中心稿)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