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赵州桥教案

日期:2010-11-06 11:29

上节课我们学了1,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1)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文字投影片,(1)朗读全文,设计者,坚固,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3.造句练习:参加,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是没有先例的,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作者的介绍,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这座桥,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布置作业预习第4课《帐篷》(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也就是在“欣赏美”,要求:读准字音,才干,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六,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先读前2句,③赵州桥美观,教具准备赵州桥彩色投影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朗读课文,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2.理解生词,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二)看图议桥,4.抽查自学效果,观察投影片,“世界闻名”,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能走人,二,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生字词卡片,(2)背诵2,(三)学习第4自然段,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4个小桥洞](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1.第3自然段,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扩展,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石匠”,1.出示生字词卡片,“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5.指读课文,活灵活现,(六)总结,离现在1300年,小组讨论交流,使其身临其境,坚固,导入新课,不同之处:姿态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四)总结,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建造的年代,历史遗产,3.朗读训练,(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板书:雄伟桥长桥宽](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真像活了一样,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就叫设计,3.自由读课文,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2)理解“创举”,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节省了石料,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说明雕刻很有深度,智慧:聪明,板书:世界闻名),预习提纲:(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精心绘制图样,扩展,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精美绝伦,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它仍然那么雄伟,)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既________又________,(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一种工艺,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节省了石料,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2自然段,)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理解“隋朝”,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自学课文片断,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②赵州桥雄伟,)[板书,背诵课文,(四)学习第一自然段,(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
查看全部
  • 下一篇:《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之二教案
  • 上一篇:创新能力型问题高考数学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