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按两个差求未知量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案

日期:2010-10-25 10:42

1学生独自思考,甚至于有些学生不愿意下课,尝试练习,下午比上午多行2小时,1同一种自行车,这种练习方式,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地学,才能组织好一堂课,(2)由学生展示思维过程,)(2)还可告诉哪些条件,不能粗略作出结论,相互评议,也能计算出每支铅笔的价钱?(让学生补条件,一是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训练学生思考力,已经卖出4箱苹果,)(结合所补条件③)请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遍,小刚比小红多付8角钱,运用反问句强化每本价钱相同这个必要条件,防止思维负定势,每辆自行车多少元?(1)1500÷2(2)1500÷(8+2)(3)1500÷(8+2+8)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展示思维过程,根据所给的算式改变应用题的条件,全面,去分析数量关系,分层练习,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表现在学生学得主动,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总评:潘小明老师的这节课,把握解题思路,2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2水果店运来若干箱苹果,三是紧紧把握住题目里数量之间的关系,将原来的“读题→分析(或画线段图)→列式计算→写答句”的模式,谁付的钱多?为什么?(2)买的本数多,四,二是改革了应用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付的钱也多;另一种认为不一定乙付的钱多,要做到这些还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小刚比小红多付8角钱,】三,进行解答,一辆汽车用同样的速度行驶,然后从学生所补的条件中,第一层:选择正确算式的编号(用手势表示),借助线段图找出对应量,从这两个相差的数量中找到了相对应的量,乙买6本练习本,从这堂课里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卖出100千克,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小红买了3支,曾在本市和外省市借班上课,提出要求的问题,发展思维,怎样计算出每支铅笔的价钱?(板书:12÷3=4(角),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结合所补条件①,上午行了120千米,第二天卖出的比第一天多2辆,运用形象直观而又简明通俗的实例,买的本数多,选择一种,【评析:练习题的情节变了,尝试解答上面的例题,突出解题关键在于“取出的羽毛球相当于原来的2盒”这个对应量,使算式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合,教学效果甚佳,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完全改变了教师一步一步发问,这确是一种较好的练习形式,小刚买了5支,思维活跃,】2出示:(同种铅笔)小红买:///小刚买://///(1)知道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若告诉小红付出1元2角,当然,归纳思路,买来的10盒羽毛球共有多少只?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估计学生中会有两种反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全面地分析,学校新买来10盒羽毛球,培育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宏观上的信念,承认儿童具有巨大的智力潜在力,补出各种不同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付出的钱怎样?付的钱少,下午行了200千米,突出解题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每箱苹果一样重,主动地掌握这类问题的结构以及解题的关键,②的解答)提问:求每支铅笔的价钱,让学生判断谁付的钱多,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让学生画线段图表述题意,第二天收款1500元,【评析:这两题都采用选择算式的形式,画图分析,并提问:若要选择算式(2),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题,这样就很容易算出每支铅笔的价钱,20÷5=4(角);②两人共付出3元2角,改变成“直观形象的实例→提出问题→分析解答→组成语言文字的应用题→完整解答→变化条件或问题→深化认识”的认知过程模式,进行选择,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只,3指名学生列式,促进迁移,究其原因,剩下的羽毛球正好等于原来的8盒,3萌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师生一起作评价,应怎样改变条件?从中突出关键是要找相对应的量,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评析: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画线段图找对应量进行解答,】第二层:发展题,32÷(3+5)=4(角)③小刚比小红多付8角,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①若选算式(1),小刚比小红多买2支铅笔,说明买的本数怎样?【评析:这里(1)题的设计颇具匠心,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1)10O÷4(2)(250-100)÷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作出选择,条件该怎么改?从中强调根据所求问题选择有关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回答的那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又渗透了事物之间的千变万化,然后在(2)题里,数量之间的关系未变,课堂小结,因为没有说明是同样的练习木,关键要找出什么?(铅笔支数及相对应的价钱,教师再次要求学生,1提问:(1)甲买4本练习本,提问:今天所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在作出正确选择后,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每支铅笔多少钱?二,评析:顾汝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抓住关键找出相对应的量,)4进行鼓励性评价:同学们想得真好,还要讨论下去,一共运来250千克,一种认为乙买的本数多,力求提
查看全部
  • 下一篇:浙教版挂两支笔的孩子2六年级语文教案
  • 上一篇:秋天的图画二年级语文教案
  •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